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了缓解城区的用地矛盾,规范土地市场,划分土地级别显得十分迫切。研究者对土地定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在土地类型上,主要有农用地和城市土地的定级研究
[1-3]。在划分方法上,主要有模糊综合法、组合赋权法等
[4,5]。随着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者开始探究用GIS方法来划定土地级别
[6-11]。如今,如何对行政区域内不同用地类型统一进行土地级别的确定越来越成为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以鄱阳县城区为例,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经济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网格为基本定级单元,以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确定基本定级单元作用总分值,根据模糊聚类原理,采用总分频率法确定土地级别界限分值,依次划分土地级别。划定成果不仅能为鄱阳县土地利用提供重要支撑,而且也为其他地区的土地级别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1研究区概况
鄱阳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县国土面积421468公顷,下辖14镇、15乡、一个农科所及一个省属饶州监狱、一共有30个居委会(社区)、521个行政村。
2土地定级的理论及原则
2.1 土地定级的理论
(1)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三种区位有机联系和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形成区位的优劣差异。
(2)城镇规划相关理论
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城镇土地定级密切相关、互为影响。
2.2 土地定级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土地质量的优劣和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受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影响土地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往往存在一个或数个主要因素。
(3)地域分异原则
城镇土地定级应掌握土地区位条件和土地特征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分析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形成的土地质量差异,将类似地域划归为同一土地级。
(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应符合区域和城镇内部的土地收益分布规律。
(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的土地质量评估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在确定城镇级别的初步方案时以定量分析为主,城镇土地级别的调整和最终定案宜依靠定性分析。